流水账文学:In Celebration of Materiality

建造节的经历为我带来的精神体验丰富得无可比拟……心情随着现实的顺逆几度起伏,在忧乐两极无序地摆动。无论如何由衷地感激你济建造节把我从期末周甚至可以说这学期的低迷状态中拉出,还让我罕见地真切体会到全然不在意结果而专心投入过程的感受(因为事实上,此前的情况往往是:我做着不存在预期内确切结果的事,或是在存在结果评判的事中不断告诫自己享受过程,这样的告诫暗示着我总是残余着无法忽视结果的好胜心)。出于它如是的特殊性,我情愿使用最为普通的时间顺序,毫不区分各种事件的重要性地完整记录这次建造节,这不就叫流水账,并借用王珂老师的口号“赞美物质性”来高昂地总起这段回忆录。

起点是今年的建造节分为两个并行的项目,中空板国际建造节竞赛和木结构桥建造,每个班的同学分为两组分别参加,一开始依据自愿的原则分配,我受王珂老师上一节建筑概论课所讲的内容的触动,选择了更为务实的后者,当然并不惭愧地说还有另一层考虑,我猜到班上最突出的那几位同学都会选择前者(事实上亦如我所料),与优秀、张扬的人进行团队协作往往会因为彼此看重点的差异与本人对领导者的极端挑剔而让我颇不自在。最后选择中空板的人超额了2人,他们通过抽签决定了最终上报的6人参赛者名单,但剩下的人仍然能够参与设计建造工作并摊分奖金,我的室友老袁便是被筛出的一员,若要以不幸来形容那只会是因为抽签这种决定行为本身附带着运气色彩,毕竟只是少了个名号,室友显然也并未为此失落。

分组后便是初步方案灵感的集思广益,老登(注:设计课上的三位男老师被我依照年龄取外号为“老登”“中登”“小登”,无冒犯意,在此致歉,后续以此代称)吩咐我们一人一周内出一个方案(工作模型表示)。于是焦虑由此始,模型制作即使是工作模型也需要不小的工作量,最令人头大的是作为大一学生我并没有任何建筑结构知识基础,设计将会付诸实践的桥梁方案更是近乎转行土木的苛责。当时只好四处抄袭,主要是在b站搜索各种木构桥的方案,翻到的几乎都是中国传统虹桥结构(真的很讨厌当下各大网站的大数据推送机制,一旦看过一条“虹桥”相关信息,接下来搜索结果便会被“虹桥”淹没)本来还去尝试着找了任务书里的参考书籍,一翻开便是繁复的结构学知识,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也只好望而却步,常常会觉得建筑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分支,看似入门轻松但是内部纯粹的知识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啃。我拿上学期周易课多买的木棍做了一个虹桥结构,室友老王倒是选择了另一种桁架结构。

距建造节还剩12天

第二周课上评方案,中空板组的想法各异,今年的主题是太空、方舟、未来居所,同时设计出的构筑物需要应对场地设置的噪音干扰。单说印象比较深的是豆总的曲面穿插的消声设计、学姐的立体拼图,老登听完所有方案后把我们的设计总结为三类(有些忘了是哪三类了,但当时我觉得他还挺能洞察出方案的共性的),接着表示那是否可以把这几种思路综合一下,因为覆顶是难题,不妨把建筑做高,高到上限4m,类似穹顶的造型,几个上小下大的单元重叠,各留天窗便不用封顶了,能物理意义上脱颖而出,空间体验和隔音也不错。然后又安排了两位分别做了典型的体块、曲面的同学牵头,分为棱台和圆台单元体两组推进。当时,至少当时不得不承认老登挺有统筹的魄力的,因为这学期体会到设计高度个人化的性质,团队设计是一件有着全方位困难的,难以抉择甚至难以开始的任务……然后是我们桥组方案,老登见我们都是清一色的虹桥结构,感到非常头大,于是开始引导我们说桥如果加上索的结构,形态就能丰富起来了,可以去网上搜一下张弦梁结构(空耳成张学良了草),索拉在下面,能把桥向下塌时横向的摩擦力转化为绳内部拉力,就能把桥的拱结构绷紧了,下周再出一版方案(。)课后我们组的同学们聚在一起讨论了一次,大家都不怎么爱发表观点,最终不了了之。当时距离建造节已经只有不到两周了,我其实对他们不慌不忙的安排感到非常焦虑,毕竟方案定了之后还涉及详细图纸设计、金属与绳索材料购买甚至定制,更关键的是我们对后续的工作也毫无经验。时间的异常紧张、无法预测后续工作的未知感、对团队积极性的隐忧,叠加上对于期末周出图与各种大作业的紧逼,引发了我接连好几天的失眠与注意力涣散。

距建造节还剩7天

于是当周周六我和老王便商量着一起出一个新方案,把我们俩的结构整合一下。我给她看我在b站搜的很多其他结构的桥(大概是那种标题叫“只用三十秒,你就发明了xx桥结构”的科普视频),前几天还找过我表哥想取取经,他也给我分享了一些桥竞赛视频,还表示只要把主梁做结实了就不会塌的。一股脑地把这些参考都看完后,我俩便开始面对面席地坐在寝室中央,白纸放在椅子上,进行激烈的物理力学辩论()设计的过程中相互蹦出问题,争论又解决,最后还真把各种问题需求满足了,研究出一个颇自圆其说的蝴蝶桥+底部桁架的方案。那天把草图画好真是酣畅淋漓。

距建造节还剩4天

接着这个方案就在第二周周二补设计课时(当时正好端午放掉了周一课)被老登一分钟内毙掉了。老登又问还有没有其他新方案,然而甚至桥梁组的男生们比迟到的老登还晚了很久才到,到了之后也对他的发问无动于衷。然后我们桥梁组的方案推进又变得一筹莫展,当堂聚着讨论,其实也基本是相顾无言,无比的局促。老登见状便很不耐烦地指指点点,最终直接上手给我们画出了张弦梁桥的草图,让我们把角度定好。于是大家唯唯诺诺,主要是由数学小天才在演算(对不起姑且这么揶揄地取外号了,因为我记得他上学期用相似的方法算出了同济校门高度,然后当时他的第一版方案是在梁下加了三个钝角三角形,由此我怀疑他比起力学的考量更可能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数学形式美艺术中了)。然而没等他算完老登又耗尽了耐心再次来仙人指路——最后确定了就用四截组成桥的拱形结构,下方拉三个v形接绳索,他大手一甩便说就这样你们去细化吧。

说起来这节还有一段平行线,也就是中空板组,他们周末找了好几次中登和小登,共同努力最后定下了一版用多层六芒星交错堆叠成的体块(我没太看仔细可能描述略有出入),老登今天看了大为恼火,因为已经脱离了他原来的设想。于是勒令他们重新按着他的设想来重新设计(。)老登当时差不多是在我们两组之间交替指导,每次对当前这组失望透顶了便换去对面……

绝望地目送他离开后,我问原先的牵头人(他似乎因为要转专业了,对这次活动非常漠然):所以我们有牵头的人吗?我觉得现在时间特别紧张,需要加紧安排了。他答:没有。但我觉得你就挺好的。我失笑:行啊,只是我完全没有经验。他也笑:我也完全没有啊。我叹息:那我也只能给出一些时间上的规划建议,定一些死线之类的,没法起到什么实践上的领导指示。就是目前来说那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定木板的长度、角度,然后确定节点连接方式,接着就能买绳索和金属节点了(说时因如我所说的缺乏经验,非常没有底气,更绝望地是因为和对方不熟,后续不知怎么接着说/试图询问对方意见时,对方也只应以令人尴尬万分的沉默),然后关于节点从往届(上届桥建造似乎是十多年前了,中登在群里分享了公众号推送,真的是为我们送来了民法典啊x)的照片来看,应该无外乎三种:钉子、金属板、榫卯……说到节点连接时数学小天才倒是说了几句话,表达了榫卯加工困难之类的意见……令人绝望的是我并不知道怎么回应啊(能够进入我死前人生走马灯的尬聊场面)。总之最后我干脆直接敲棺定论:那就你们男生负责把木板的结构形式定下来,我们女生负责考虑绳索、节点连接并购置材料。你们明天之前就设计好交接给我们,我们才有时间买材料,这周六就是建造节了,不然真的来不及。当晚我、老王和老冯(另一位女生,我们隔壁寝室的)便只好焦急地等待他们设计好,对面仍无音讯,老王忧心忡忡说着明天要是还不发就由我俩来代劳了。

距建造节还剩3天

待第二日(即周三)三四节AI通识水课上我又微信私聊原牵头人(我们姑且叫他迷你登吧),问有没有在推进方案,他发来和数学小天才的聊天记录说“不知道该不该简化”(按照老登的提议),我又只好表达个人看法并论证,最后提示到老登的权威很难动摇()。接下来又没了回应,到了晚课前我敲了个excel把日程安排好了发给迷你登并问有无意见,也以示提醒,迷你登回复“我不晓得”(本人心头无名火起),让我发群里,我也就发了。迷你登紧跟着在群里发了数学小天才三个多小时前发给他的设计方案——世界名画,四根标了长度的直线,没错甚至不是长矩形也没有任何角度标记……我和老王颇为火大地抱怨了几句,却也只好接过那四根直线开始在SU里建模。那天晚上建好了一个草模,发在设计课群里之后被半夜不睡觉的老登指指点点了很多问题,高度不合适、双杆、踏板不够、没有节点,虽然语气一如既往犀利,但唯一感念的是他倒也为我们画了些草图解释,最后他发道:我们的设计思路很简单,得要有节点细节。明天看图。我俩匆匆回复了个好的谢谢老师云云便心神不宁地上床休息。

距建造节还剩2天

第二天早艺术造型课上,胡老师主要在教室讲解理论知识以及期末考查安排(又一条ddl相逼,心情压抑),于是我惭愧地和老冯躲在后排讨论节点连接,几个来回下来倒也基本想通了(至少自认为,虽然大多是“一拍脑袋”的构想)。我便把草图发在了设计课群里,后来数学小天才在组群里问是否买了螺栓,得到否定回答后又发出了他自己的节点设计(不得不说他的设计比我们的看着合理细致些)我就建议他把他的想法也发在设计课群里,发完之后我才后知后觉发现他的设计有一处和我们的矛盾了()接着老登在群里又锐评了一番,接着让小天才画大样图(那是什么),又艾特他、我和老王:你们几个要聚在一起讨论。……于是我老王老冯和小天才商量着中午午休时间在专教碰头。虽然四个人都比较局促,但倒也顺利地表达了各自的想法,同时老登也在群里时不时指点几句。几个人把节点设计统一之后也懒得把定稿给老登看(以免又返工),老王把模型再次调整了一通,小天才京东网购了明日达的螺母螺钉螺栓,只剩买不到合适的绳索(之前自己也在网站上货比n家,但材料五花八门,又不知怎么把参数关联到实际,难能拿定主意)和网购定制赶不上的角铁先搁置了,我们暂定明天派同学去附近五金店找找,这之余我和老冯便下楼去探查了一下木工坊,正好遇见管理老师,他直接给我们取了一盒木工工具,让我们登记就好(原来建造节是给我们提供了工具的吗,之前讲座老师没讲清楚,本人真的担心了很久要去哪里借工具,又怎么使用,甚至考虑过去淘宝约上海木工师傅(苦笑))。总之,最后倒也真用一个中午的商讨完成了前期准备。接着我就将我们的初版模型分享到群里,让剩下的组员负责图纸绘制,一开始我想的是精细化过程交给制图环节(也就是说我们的建模并不是百分百还原节点,因此数据会有些许偏差,我希望通过制图来进一步精确),但和组员探讨之后,一个擅长建模的同学(我们姑且叫他小路)还是选择了修改模型,制图之后直接导出CAD摹一遍(即精细化过程交给二次建模)。不得不说小路建模确实很厉害,傍晚就给出了新一版基本是还原了现实设想的模型。这下我们总算是在预加工前一天敲定了方案……啊对了今天是不是得给老登看图来着?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忽略了这个问题。

睡前辗转反侧,建造节占用了面临着好几项需要大量时间构思的论文、考察作业的我太多的时间,这项任务本身的困难也附带着巨大的压力,可以说建造节结束前的两周我都因焦虑没能在凌晨2点前入睡过,编辑了一条深夜情感爆发的动员消息发到群里,第二天得做很多心理建设才敢打开微信群而不至尴尬致死的那种:“明天我应该上完课9:30之后都在专教,然后大家有时间可以随时来,不管是熟悉工作/参与预加工/完成图纸。下午14:00是全体参与。本人组织能力确实很有限,前期工作颇为仓促,但目前最终大家合作做出的方案还是可操作性很高的。明天实操肯定还会遇到很多很多问题,希望大家积极提出自己的困惑或想法(都作了快一年同学了也不用这么客气啊!)然后任务分配上也会尽量遵循大家的意愿。总之由衷觉得建造节还是很难得的一次经历,还是希望大家都能不为难自己地收获值得回忆的参与感吧!与大家共勉额啊啊啊。”

距建造节还剩1天(预加工日)

周五这天上完早八的体育课,我和老王便赴往专教,老冯按昨天说好的外出找五金店。那时大概十点,专教里中空板组正干得如火如荼,他们提前一天才能领材料,加工时间上比我们紧迫得多,大家之间的称呼都变成了“x工”。(于是我有了展现我的没品谐音幽默细胞的机会:老袁喊到:陈工,我:离成功最近的一次)我们组这边总爱待在专教的一位同学(我们姑且叫他小罗)正巧也在,于是我们第一件任务便是整理图纸,我让小罗用电脑把模型导出CAD然后用ID排版在A1上,不过他似乎并不熟练于是我越俎代庖了。中途又校对了些模型小问题,大概十一点过排好版,老王去同大图文打印双份图纸(一份作摹本一份作施工图)并购买绘图纸。小路拿来了他的摹图神器(一个发光屏,能让叠着一层的纸显影),后续木工之余大家分工轮流摹完了,所以制图倒成了比较无脑且迅速的工作。(当时小路来向我确认画哪张图,我看迷你登迟到,便说,要不难画的那张留给他,让他多画点。小路:好!我:怎么这么高兴啊喂!)

说回老王打印好图纸后开工的预加工,一方面,老冯找到了附近一家有电焊业务的五金店可以定制角铁,只要我们提供图纸尺寸就好,于是她回来和老王一起当场画角铁部件的CAD,另一方面我按着图纸把各个木板构件分好类标好号,每种类型钻孔位和长度各不相同,标准化后也方便操作。设计方案并不复杂,最后的木板类型也不过6种,每种4或8个。接着每位同学各领了一类木板的切割任务。我们先在木板上量好要锯的位置,铅笔标记好,接着便拿出工坊领的日本锯,回忆起当时老师说这种锯子只能往后拉(但到后面大家发现前后锯也没什么问题),又匆匆找了个锯木头演示视频(看了也没什么收获),就这样开锯了。两张桌子被拉开些间距齐平摆着,木板被单手稳定在桌面上,而落锯处则正对着桌间距,锯子在垂直着棱边的截面来回,木屑随之簌簌落下,对此大家显得分外激动,连隔壁组的张工、老袁等都撂下中空板,对锯木头跃跃欲试。他们在使用锯子时本人正好去摹了一部分CAD图,后便轮到我亲自锯了一块自己负责的四号板,不得不说双手都还是挺费力的,不过最后锯断的那一刻实在很振奋人心啊就(锯完激动地“哇”了一声引得全教室侧目——可能大家听到还以为这人锯断的是自己的手呢)。中登来看望我们两组,还带来电钻、扳手,木工坊的电钻只自带了一个钻头,中登带来的则附带了各种尺寸,而且钻孔、旋螺母用的均有,实在是雪中送炭。

说回老王老冯,她们带着图纸去了之后两点半左右发道:“一个两百”,又补道:“角铁”,“我们需要三个“,”买吗?我去”。我看了消息,心情复杂地在专教询问忙碌的组员们,中登听了:“你叫她们讨价还价一下。”我转达,对面老王便问砍多少,我说一个一百。老王苦不堪言:“让我对半砍啊,感觉太低了。”我又接着瞎指挥:“那就说我们买这么多能不能打个7折(”对面回复了一个言有尽意无穷的单字好。不久弹出她的消息:“三个最低500。”我连连:“好好辛苦你俩了,再确认下什么时候取货啊。”她答:“最迟七点钟。”我回复着好,也算是放下心来。接着她俩就先付了定金,又顺便看了同一家店里的绳索。老王拍来实物照片,我们和中登都一致认为这款可行,于是我再次向小天才确认绳索连接方式(老登本来让改,我们也选择性忽略了),算好总长发给了老王,后来又发现螺栓买少了,老王和老冯又马不停蹄去找一米长螺栓,后来才知道她们为了这些零件跑了几家店,以及我劝说她们讨价还价时老冯正好不在,社恐如老王也只能一个人硬着头皮尴尬而绝望地跟老板讲价,实在是劳苦功高。她们还说起老板也并非乱抬价,做我们那三个角铁,他就得从中午一直电焊工作到晚上,人工费也确实值得这么多。

组员们热情加持下,锯木头的效率还是蛮惊人的,接下来便是为要穿绳索、螺栓的地方钻孔。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就算是最大号的钻头能钻出的孔径也小我们买的螺杆直径2mm,我们想出的解决方案是打穿了之后再向侧边一圈贴近,以此扩大至能塞下螺杆。这个方案一开始还有些曲折,手工侧边用力扩孔其实吃力且很难做到均衡(即往往深处窄浅处宽),当时打出的第一个大孔,我们试着旋一个螺杆进去,旋到一半卡住了,只好用木锤锤,最后那根螺杆被敲弯了,殒命孔中,后来费了好大劲儿才将螺杆取出,不然连那根木板都得跟着报废。但也算吃一堑长一智,后来我们都留心,须得将孔钻得充分大了,才旋螺杆,螺杆若有卡住的迹象,便马上取出,再磨一圈孔。晚饭前,我们也就完成了木板切割、钻孔与画海报图的工作,可以说是出人意料的顺利,加之亲自动手、有说有笑的乐趣,组内气氛可以形容为士气大振,一扫前几日的生疏与低迷。

至于我本人,锯子只有一把(后来又借了一把),电钻也仅有两三只且是两组混用,相比于工具我们的劳动力明显过剩,自己同四个男生更是没什么竞争力,最后算下来其实只亲手锯了几块木板,体验着打了两三个孔,其他时间则是随心而行地干着杂活:充当联络员、去隔壁中空板组帮忙串签子、完成海报图的题字……啊说起来钻孔期间锯子闲置了,几个男生开始拿边角料刻剑(因为最后回收材料只收完整的木头,很多边角料便可留给我们自由发挥)。我也心血来潮地想刻点什么留作纪念,最后拿了一块巴掌长度的木料,决定刻把“暗青子”。(中二魂爆发)

晚上大家纷纷去吃晚饭,老冯邀我和她一起去取角铁,我欣然应允。那家五金店在出校后直行过同济新村后一段路右拐便是,老板取来三个按我们先前要求的角度尺寸定制的角铁,让我们在要穿孔的地方用记号笔画叉、标注孔径,为此我们又按着方案商议了下,接着他便现场为我们打孔,火星飞溅,我和老冯站到街边等待,她同我介绍起她喜欢的音乐。老板完工后,我们结了尾款,提着颇有些分量的角铁回校去,那条街可以远远直望到同济的图书馆塔楼和天边的火烧云,我们顺便在街边买了鸡蛋灌饼吃,并一同盛赞夹层半生半熟的土豆丝。

把角铁取回之后,我们便可以推进预加工的最后一项任务了:制作主梁下的三个v形结构。这也完成得一帆风顺,过程中比较有趣的是小天才钻研出了大力出奇迹式的打螺钉方式。他说起话来还蛮有意思的,比如提起他这学期艺术造型报了徐油画:“我去这人纯畜生啊——”(骂得直白成这样哈哈哈)又如:“总之明天如果建成了就是我们的功劳,失败了就是老登的设计有问题。”大家纷纷笑着称是。

总之,晚上十点之前我们组圆满完成预加工,还抱着v形结构(以示胜利)合了一张影——由隔壁的泡面哥帮我们拍摄的,不过他当时显得情绪低落,因为中空板组在下午突然发现他们被老登独裁的设计出现了严重结构问题,无法树立起来,对此他们一筹莫展,那边参与国际建造节严格的时限和评比确实会带来更大的压力……

小登听说了中空板组的情况,晚上还特地跑来提供情绪价值,那时我已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中,玩木工正玩得难以自拔,横截面上看那把暗器已经初具雏形,尺寸也正好匹配手握,我还用电钻在把柄末尾钻了个挂流苏的孔。不过暗器仍然太厚了,以及一开始用不来凿子,外轮廓曲折处不知如何刻画。一旁小天才也在刻他的第二把宝剑,我俩交流了两句心得,也许是语气的原因,老袁听了笑道:“不知道你俩在燃什么哈哈哈。”

中途还来了一位隔壁班同学,想看看我们的桥设计,我便拿了画好的图纸给他看,顺便回答他的一些疑惑,他连连夸赞,同时间插着对自班设计的焦头烂额:“哇你们图都已经画好了?!”“诶这个设计很新,我觉得很有创意。”“啊我是xx班的……唉明天肯定会塌,你们千万别来看。”“你们这个方案很大胆也很美观,真的,我觉得你们明天能拿第一。”我谦让了几句,又忙鼓励他。当时我们实在是颇受宠若惊,也由衷感受到鼓舞。(在此剧透一下,最后建造节唯二两组塌掉的桥便是我们班和这位同学班的……)

一直干到11点半,出d楼的门时还路过一些在楼底赶工的国际友人们,走出几步再回望,d楼灯火通明,墙上大屏幕显示着建造节的海报,标题很玄乎:什么星际方舟云云,在黑夜中显得有些刺眼。

飞奔回寝还发现公共浴室的队排到了楼梯口,最后在11:52排到了一个隔间,并飞速洗完头身,自己也是见证过12点浴室是如何停水的人了——电子计时器显示的时间跳到12:00:00,计费停止,莲蓬头洒下的水流逐渐变窄变凉,最后几滴冷水仁慈地滴落在你的头顶。过了12点,电吹风也没法用,我披着一头湿发回寝、洗衣。我和老王随意地聊起今天的预加工,两人都难掩“竟能这么顺利”的惊喜与对明天的期待,但我想起大家未能厘清的桥结构作用(张弦梁的作用,桥两端抵住墙角也能做到,那它究竟是否有意义呢?我们的桥能支撑起来吗),又流露出淡淡的隐忧,老王表示我还是放宽心吧。左右睡不着便给还在专教赶工的老袁发消息,问是否需要我去帮忙,她说她也快回来了。

附没品笑话二:我质问老袁:你为什么不来我们建桥组,哈佛到底有什么好的?

建造节当天(2025.6.7 周六 尽日雨)(何尝不是建筑生的二次高考x)

早晨出门时正下着细雨,我和老王比约定集结的九点早了些到专教,大家扛着木头坐电梯下d楼,穿过两边都是各中空板组的建造区域的道路,下到c楼负一层的下沉式水景平台——我们班中空板组场地也正巧在c、d楼之间,他们已经提早开工,还干劲十足地摆了一个外置音响(this is true music.jpg)说起来还有个有趣的点,因为竞赛限制建造人数,所以他们现场只有五人在搭,但剩下的组员其实在专教暗处帮着加工组件。哦还要插播一条新角色追加,有一位补设计课的高年级同学在这天也参与了现场建造,我们姑且叫他小陈——介于他比较沉默寡言,而且“小陈”可能和我的称呼混淆,那还是叫他小沉吧(你不要在这里乱编排别人啊喂)。

隔壁一些班抢跑的直接一早就把预制桥扛了下来,一时让我第n次对建造时间感到紧迫,并第n次被老王安抚。还是按搭建顺序梳理一遍上午的情况:经商量我们先尝试着搭起交错的双根主木梁,同时还让小沉、小路他们锯v形结构的边角,两边都完成后便可以用螺杆将主梁和v形连接起来。搭主梁遇到的主要是两个小问题:两类木板内外交错方式很容易看晕;1cm的手工测量误差就会导致孔位完全错开,不过我们还是通过把能对齐的两块设为一组/再次适当增大孔径的方式解决了。

老登猝不及防地前来巡视我们,交流了几句之后对我们的进度很满意,忧心着中空板组,直言他们那边是有50%能搭起来,有50%不能,又说:“你们这边人手够吧,要不派一两个去中空板组?”我们面面相觑,我接话:“感觉现在刚起步,大家都还有活干,桥这边结束得早,等结束再一起去帮忙吧。” 后来老登时不时地就来转悠到我们这边监工并指点上几句。不久,老袁来串门,我惊讶道:“老登不是说你们人手不够吗,你怎么还来摸鱼?”老袁:“不是人手不够,是电钻工具不够啊,我想干也没活儿干。你们这边有什么要帮忙的吗?”“干脆你当我们组的哨兵好了,就老登一走近你就‘噔噔噔’地提醒我们,哈哈哈哈。对我们就缺个哨兵——”我故作自然地噤声,因为猛地发现老登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在一位同学后面,低头看他操作了……等老登走后,小天才崩溃道:“老登什么时候来的!那时候我正好还在说他……”“没事我也还在说哨兵呢我去。”“老袁你个内鬼啊啊啊。”

十二点左右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吃午饭之前我们想着还是收纳下主梁结构以免被路人误伤,于是各梁板和v形结构被以螺杆为中心旋转,整个桥极具机动性折叠在了一起,十分喜感,小天才激动地赞叹:“我们的桥太牛逼了,还可以三折叠,这就是我们的理念,啊,可弯曲、便于携带……”众人绝倒,不过对于这样的柔韧性我心里又有些动摇:它真的能撑起来吗。午饭后碰见小登,那时我们组正踌躇满志,因此他问起情况时我表示完全没问题。下午一点重新集结,大家都换好了拖鞋凉鞋准备搬桥下水,剩下的任务就是:穿绳索、钉上踏板。在我们准备把桥支撑起来时一直暗暗萦绕我心的问题终还是浮现了:我们的桥没法支撑起来,它的螺杆处都是活节点,每一处都可能塌陷。在某一次往返取材料时又遇见小登,这次他问起我只好表示出现了大问题,又简单解释了我们的桥如何支撑不起来。大家就迎雨站在飘着残叶、沉着鹅卵石的池水中,一人作一根梁的脚手架。一边墙角会抵到一根水管,另一边又太远,于是我们在两边垫上了几块废木料。老王则负责穿绳索,绝望的是把桥实际放置在场地后,角度难免变化,一开始估算好的绳索最后不够长,打结处难以收紧,好不容易打好,在拉扯着打另一边的结时又绷松了,而且绳尾部件上的螺母还不小心掉到广场木地板缝隙里了(这地缝真的吃了我们很多零件),我们又没有备用……另一方面小天才、迷你登他们开始钉踏板了,结果很难固定,而且螺钉的报废率还挺高,我午饭时算着螺钉数量只堪堪够订好原定所有踏板,这下螺钉也不够了。小登正巧来看望我们,我们当时正消沉,他了解了情况说自己去买材料,我们说来不及了,他表示来得及,半小时(人性光辉闪耀时……)。

后来电钻也出了问题,工作彻底止步不前,建造时间又所剩无几,境况让大家都很泄气。老登过了一会儿又转悠回来,询问了几句,察觉了我们的低迷,就教育道:“你们不能这样消沉啊,你看他们中空板组搭不搭得起来都不知道,还是一直很有干劲儿。不管能不能立起来,总要搭完,完成就是成功……”(其实老登来之前我也这样鼓励了组员几句,当时也难免口是心非,自己也还没完全振作,所以当时被老登这么一点还挺受震动的。)小登正巧买回了我们委托的零件,老登看了赞道:“诶对喽,这才是专业的嘛,施工怎么能不多准备备用的零件呢……”他又接着指挥我们,把桥横过来钉踏板(此处省略一大堆指令),钉好了再入水。至于绳索的问题老登认为边上可以用钢丝捆紧,于是我又被使唤着去木工坊找钢丝和虎口钳,自己对需要的尺寸没谱,问老登他也语焉不详,来回几趟,实在疲惫。不过无论如何,约莫四点,我们完成了建造,不渡人的张弦梁大桥,随时折叠,in memory of Old Deng(雾)。

评委是倒序点评的,所以大家先解散了,一部分人包括我应召上楼去帮中空板组的忙了(他们还剩极限一小时的施工时间)。不久因为身体不适留守原地的老冯在群里发了条消息:“快来快来,桥塌了。”我们连忙赶回去,得知是一个小孩子踩了第一脚便塌了(如此脆弱的平衡啊)。我们便又集体蹚水,站在两边搀扶起那颤颤巍巍、水淋淋的桥,尝试平衡的慌乱之时评委们正巧来了,(其实他们第一眼看见还颇为欣赏,毕竟年级绝大部分都是虹桥结构,我们的设计确实让他们眼前一亮,不过也确实只能“一亮”,)姑且算组长的我只好硬着头皮向前,拿起我们的展板,堆笑着介绍起我们的张弦梁大桥,最后解释道,因为前期在结构试验方面做得不充分,我们建成的桥目前是只能维持自重的状态,无法上人。评委老师中冒出声音:“没人试着走一下吗?走上去塌了也是一种体验嘛!”我想起那看着就胆战心惊的v形结构突出的铁钉尖(因为螺钉长超过了木板宽),笑道:“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我们一致觉得还是别走要好些。”评委们也纷纷笑了。评委走后大家又自由活动去了,空气仍然潮湿,大概五点我们返回c楼负一楼广场,发现又有小孩子不小心踩塌了桥,再次无奈艰难地把咱们的桥扶持起来,全组站在桥前,举着展板,由老袁拍了一张合照。

说起两次自由活动期间我和老王去中空板组帮忙,也是颇有趣的,他们搭建的4m高的“四个火山口”(对不起这是我起的非官方名),最后确实算独树一帜,进去之后也确实隔音效果很好,抬头能如坐井观天般看到被割裂的天空与树影(太后现代了),还会从四面八方随机刷新暴躁老登从外边踹墙角。老袁表示:其实今天在施工的时候,心里觉得最后的效果,甚至本身它能不能立起来,真的都一点不重要了,因为这个设计完全是老登的意愿,但是我还是很开心,就纯粹享受这个建造的过程。

雨蒙蒙依旧,伞拿在手里也碍事,因此从早上就一直放在c楼广场边,一整天在湿雾中穿行了不知道多少趟,倒也是让我这个雨中漫步爱好者尽兴了。

我们226三人组拿着工具回专教休息,专教里可谓是战后废墟一般狼藉:满地的木屑、塑料袋、中空板边角料,T形尺三角板铅笔针管笔夹缝求生,桌椅本来为腾空间全部搬至了角落,其上也摆满了外卖包装、充电器等等杂物,我们艰难地在其中找到电钻的收纳盒……室友一起点了团购外卖,不一会儿她们俩就先回寝洗澡了,而我表示还想再细刻几下我的木制暗器(不准笑了),回去时正好一起把大家外卖取回来。昨晚锯完就有些手腕吃痛,今天仍使不上全劲,也只好慢磨些细节,把一些表面锯痕磨平了,刃尖锋利了,不过整体形态仍稍显笨重。约莫六点加工好准备下楼时,发现垃圾桶旁原本失踪了好几天的公共扫把归位了,于是抵挡不住扫地的诱惑拿起扫把回教室就是一通扫(清洁委员DNA本能)……专教里一直还有另一位留学生,人如其名,温馨,是个很活泼温暖的女生,每每见到设计课同学即使叫不上名字也都会热情打招呼,本人对于她来说就属于那种“即使”的情况。她本来在一旁刷手机,见我在扫地竟也拿了扫把和我一起整理,天使啊。愉快的清扫之余,她还和我自然攀谈起来,我用蹩脚的洋泾浜语为她解释我们组最终falling down的木桥,还展示了我雕刻的traditional Chinese weapon(草)(“(英)哦所以这就是你刚刚一直在拿锯子锯的!(惊喜)”)。她还很认真地询问了我的名字写法。地面、桌面大致清理完毕后,我先一步同她告别,离开了专教。

后来乐呵呵地翻了几位朋友的微信主页,两位室友、隔壁222的几位、小登(他为桥梁组拍了张构图非常好的留影,感动),都发了朋友圈真情小作文,某种程度上也算证实了建造节实在有让所有切身参与者感怀的魅力。

尾声是咱们建桥组在群里AA了节点材料钱,在此为组员股东们来一张文字合影:老王、老冯、我、小路、小罗、小天才、迷你登。此外也致谢所有在建造节曾与我们同舟共济的精神股东们:三登、设计课上剩下的同学们,说远一点也不妨加上五金店店长、建造节的所有参赛者、评委与工作人员……虽然本人有时语气比较揶揄但其实对以上所有的朋友都非常感激——

啊,真的好干巴巴的流水账,甚至一点感受性的环境描写都没能憋出来,就这样以自己最舒适区的灾难性扁平叙事记录完了……手机里还留着好些不明所以的照片,当时很有感触于是顺手拍了,现在再翻阅还能隐约把握到身处彼时彼地的残留有几丝心绪的感官印象,木桥在池水和细雨中浸泡到周末的结尾也便被拆除了,倒也不妨就抿着这遗憾,纪念且赞美物质性长久而短暂的真切、不彰、节制与轮转。

由审美力强大的小登老师拍摄,图上是除去小路(可惜错过了emm)的桥组七股东,在岸边的是老登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