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哲庄子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已!”诚然,“吾生之须臾”与“长江之无穷”的矛盾曾令无数人困扰,亦是无可辩驳的现实。但值得推敲的是,“逐”的背后是否是疲惫的庸人自扰?私以为不然。生命有限而思想无界,天地奥妙无边而我们步履所丈量并非虚无。
历史长河中闪烁的星辉告诉我们,以有涯逐无涯,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慷慨坚定。徐霞客遍访名山大川,不懈于每一次探索新知的旅途;苏东坡在坎坷一生中修得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在赤壁边谈饮笑曰“物与我皆无尽也”。名人志士的努力尚且令人动容,更有集体中凝聚的求知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几代人将青春尽数献予“两弹一星”的研发,这是求知在时间上的薪火相传;毕业青年返乡任教,不辞辛劳,这是求知在空间上的延展拓宽。由此看来,前人已经用实践证明了赴向无涯蕴含的无尽力量,立于巨人肩上,承着往者信念的我们更无退却的理由。
令人望而却步的实际上不是学海的无边,而是自己内心的边界。总为“生命有限”的思想束缚,心便在无形间筑起一道懈怠的墙。一味盯着城墙,命运是终生的自我围困封闭;心眺向城外的山海,方能寻得城门出口。“人生苦短”能教人珍惜,试想倘若生命无限,一切焦虑连同奋进之心被漫长时光消磨,理想均留予明天,不是更为可怕?“学无止境”能挫人锐气,从成就中得到的快乐只有刚拥有的一瞬,追求的消弭易让人迷失在自满或是失落中,而知识的边界永远无法触及,得以永远砥砺人们未到停步之时。
望知之无涯,我们应当汲取到充盈内心的力量。“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正如曾子所言,人们的志向应当远大,这正来自于任重道远的无休止感。在与天地之辽相匹配的内心的远方中,才能不为眼前浮云所遮,不会在物欲横流中失去初心。
明生之有涯,我们应体悟到不弃不馁的智慧。个人的影响有限,应学会登高展臂,顺风呼唤,充分利用已有的平台施展抱负。在知识的终生远行路上,惟有厚积薄发,尽己所能不浪费每一点精力,以有限的资源、生命拓出一条不偏不曲的道路,才称得上将有限的一生发挥了最大的价值。有限并非不可逾越,每一次拼搏,何尝不是在超越自己的极限?
与其苦恼于生命与知识的落差,不妨迈步找寻精神的无限,拓一心无涯,在”微”与“著”之间确定自身最合适最独特的位置。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