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ere aude!”

4.放眼量风物,定心应万变

小到亲子关系的阴晴不定,大到大国博弈的风云莫测,细微作柴米油盐的几分涨跌,猛烈作股票牛市熊市的倾覆,变化与未知充斥于这个社会的每时每地。何处寻屹立于风浪中的灯塔?答案应由自己的眼和心给出,应在奔赴的姿态中找寻。

“风物长宜放眼量”,极目远眺中,我们得以拨开近处的琐碎云雾,用眼见证偶然堆砌而成的必然。

在微观物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海森堡不确定关系”,即你永远无法同时确定一个微观粒子的动量与位置,世间真理往往相通,因而在表面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寻找不变的规律,大抵也需要一双能从宏观“一览众山小”的慧眼。塞翁的眼穿透时间,“福祸相倚”的至理得以宽慰对未知的恐惧;马克思的眼斩除纷芜,以“经济”为脉贯通了历史的一切偶然。我们的眼界也应从鸡毛蒜皮的琐事中跳出,浴火于对世界的洞察,涅槃于对今昔的彻悟。我们不必预见明日的苦与幸,却应有对若干年后人生目标的大致描摹、对终极意义的构想;我们不应只受限于个体命运的涨落,而更需体悟时代跃动的脉搏。清醒不存在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割裂的时空,学会俯瞰这连续而庞大的世界,方得摒弃“斥鴳”的一隅之见,在“鲲鹏”的视野中与确定性如期而遇。

“此心安处是吾乡”,澄心清意后,我们得以沉淀随波逐流的泥沙,用心创造处于流动之间的稳定。

客观上的概率事件无法消除,而人们能够控制的更多的是主观上的心态。万物的变化难以动摇自己的内心——这并非“阿Q”式的自我催眠,而是藉由强大的精神力量,纾解无谓的烦恼,凭更积极而纯粹的“实践”直面万千变化。或沉着如范文正公,走出“物喜己悲”以济天下民;或坚毅如苏格拉底,遭牢狱之变仍高呼“不义比死亡更能毁灭人”;更或决绝如抗疫工作者,以“逆行”的姿态贯彻人间大爱。从古至今,自小我到群体,总有如是可贵的精神力量,抚平变局中的心灵,又引领历史的浩浩车轮在曲折中前行。向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发出挑战的第一步,就是怀揣一颗无法被世界改变的赤子之心。

放眼,定心,于是奔赴:将未然变为已然,将不确定化作确定。唯有变化是不变的常态,唯有求诸己的力量没有意外。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