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以字入格信笔著,以人入格通格调

作文可如万斛泉涌,文采却不因一字一格而受束,反恰因有“格”而获“格调”。以字入格,对韵合律,绣口一吐,即是文学格调;以人入格,行事有方,更能挥毫更宏阔的人生格调。

格中定字形,列方正,晓诸事秩序。文章须让读者看得清晰,有格子规定纵横之界,笔画才横平竖直,字形端正。无独有偶,生活中也充满了无形的格子,框定我们行事的尺度:“法不阿贵”,法律作为现代社会的骨架,以最高的理性规定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克己复礼为仁”,仁义作为悠久文明的启示,以底层的慈悲指导可为与不可为的考量。“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秩序是人生历练中的一块磨刀石,磨平叛逆与无知的糙面,砺出的棱角叫“进退有节”,此即格调。

格中限字数,明始终,惜人生光阴。作文纸行列分明,恰如人生岁月的循环更替;百字的提示线,怎不似人生的里程碑:从呱呱坠地、入学到成年,再到自立、不惑、满头斑白,格格皆是人生行迹,落笔成文,落脚成人生。格子末是文章的杀青,时光之末是一生的谢幕。领悟到人生也是看似无尽实则有限的格子之堆砌,我们更能奋发余力,不轻一寸光阴,不以口水话、流水账入文,白白辜负格子;也不应以颓唐的消磨与玩乐填充青春年岁,去粗取精,以奋斗之姿与深沉的思考来回报时间。“少年辛苦终生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惜少年时,充实生命即是格调。

格中填千言,字无大小,志有异同。格子让字的大小与笔画获得统一,将千言的重要性全然颠覆重塑,让字句无偏倚,平等地受人审视。人事亦如此,昔日的龌龊失意,今朝的春风得意,再浩荡于当时的得与失,落于纸上也只足一格,而人生有千千万万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格调。再者,每个人面对相同的方格纸,最终书就的人生大相径庭——惟在于内容有别,惟在于心中有无鸿鹄。心怀丘壑者能描摹出千里江山、世间百态,鼠目寸光之辈只困于一隅之见,词不达意。苏轼泛舟江上,让被贬的郁结随风消散,举酒属客,得失之格且入杯,酿一篇《赤壁赋》,酿的亦是人生的智慧与格调。

何妨提笔入格、以身入格,笑入秩序所架构的大千世界,笑纳命运与时间的安排,又让自我的精神格调从中落落大方走出。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